走好新时期“沪泰路”①|越走越近也越来越亲靖江全力驶向接轨上海的新航道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09-14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
“靖江通江达海、滨江近海,是接轨上海、联通苏南的前沿枢纽。当前,靖江市正充分发挥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的比较优势,深度对接上海,推动沪靖两地越走越近越来越亲。”靖江市委书记申强表示,今后,靖江与上海各界将持续推进常态化交流互动,推进全方位校地合作,推进高质量产创融合,主动参与上海产业链分工协作,承接上海创新成果转化,助力靖江产业“攀高向新”,全力打造长江左岸产创融合示范带、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以来,靖江市主动对接上海文旅资源,持续打造“从一大到东线第一帆”红色文旅品牌。4月19日,2025泰州靖江“江海交融 与沪同行”新质文旅推广活动在一大纪念馆举行,双方致力整合两地红色资源,共同打造红色文旅品牌。4月19日20日,“从一大到东线第一帆”红色文旅品牌共建首发体验团走进靖江,开启为期两天的文旅体验之旅,靖江特色文旅IP惊艳沪上实力“圈粉”,也拉开了“四季靖江 适意时光”全年推广项目的序幕。
据悉,靖江今后将结合上海游客体验反馈,实施一系列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全面实施“沪客来靖”发团计划,拓展定制赏花踏青、避暑休闲、自驾露营、亲子采摘、古镇田园等主题线路,设计开发“蟹黄汤包+大江风光+猪肉脯”“季市古镇+徐周康养+有机农产品”等半日游、“节点游”产品,精准衔接沪上客群需求,努力让“四季靖江 适意时光”成为上海文旅市场的“流量新星”。上海市旅业协会秘书长许婷表示,靖江文旅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希望未来能与靖江加强互动,促进长三角地区文旅资源共享,共同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靖江举办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高层次人才新春团拜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智能学院首席顾问鄂维南等专家教授济济一堂,为靖江产创融合发展建言献策。2月6日,正月初九,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原校长林忠钦带领上海交大长兴海洋实验室团队,与靖江市双达泵业签订“深海深蓝产业”战略合作协议。4月10日,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书记院长专程赴靖江考察全球最大的离心机生产企业赛德力公司,达成以研发驱动、场景应用推进生物医药项目转化落地的合作意向。
靖江,地处长江“黄金水道”与“长三角”经济圈的核心交汇点,是“一带一路”江海换装的节点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是泰州全面接轨融入上海的前沿枢纽。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排头兵,上海交大在海洋装备、人工智能、合成生物、新材料应用等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作为高技术装备制造之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加盟城市,如今,靖江紧扣“456”产业链群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创体系,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工智能、搬运机器人、合成生物、船舶海工、轻量化镁合金材料等领域前瞻布局。
产业发展对创新策源地的渴望迫切,高校对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能的需求同样强烈。聚焦强化高质量科创项目招引、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高层次科创人才引育,靖江与上海交大正在联合推进实施深海油气生产装备、智能机器人研发生产、镁合金材料研发、新能源汽车轻合金材料等20多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将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人才、创新资源优势,助力靖江加速融入海洋强国战略、加快打造深海深蓝产业带。”林忠钦院士表示,期待与靖江开展更深层次合作,加快推进深海油气装备、深海锚桩、船舶智能制造等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引进来”“留下来”,融入创新链,做强产业链,靖江企业与上海高校的产创融合之路步步扎实,展现出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未来化、未来产业靖江化的信心决心。未来,靖江与上海交大还将以“未来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构建“研发中试孵化产业化”全周期创新生态,在长三角一体化与“456”产业链群体系建设的双重驱动下,从“项目合作”迈向“生态共建”,因地制宜建设合成生物、泛半导体、深海深蓝、智能制造等专业特色产业园。
推动沪靖深度合作,靖江在长三角地区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靖江自古钟灵毓秀、人才辈出,“靖善靖美”的城市品格、“勇立潮头”的不懈追求,都展示着这座城市的人文底色和奋进动能。靖江与上海的时空距离近,正在布局建设“六龙过江”,未来靖江到上海的通行时间将进一步缩短,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半日工作圈”“一日工作圈”也将加速形成,让资源流动更加顺畅。靖江的资源禀赋好,位于长三角都市圈几何中心,拥有百余里长江岸线,全线均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靖江港是长江北岸首个县级亿吨大港,长江岸线和港口码头是靖江最宝贵的资源,这一切将为打造跨江枢纽、产创枢纽奠定坚实基础。靖江的创新要素多,具备承接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条件和能力,拥有研发创新平台优势、产业工人优势等,致力打造富有区域竞争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根植于产业基础,成长于“活水”灌溉。靖江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加强与上海等地对接合作,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等深度融合,靖江大有可为。靖江拥有14大工业门类、6500多家制造业企业,以66万的人口规模创造了超千亿的经济体量,站稳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大“金字招牌”,靖江深度参与江苏省自贸试验区联创发展区建设分工,未来将线小时经济圈。如今,沪靖两地密切开展多层次、高频次的互动交流,将在相互赋能、互利共赢中打造长三角产业协作的标杆示范。